今天 2025 年 3 ⽉ 2 ⽇是世界攝影史上排名⾄少前⼗⼤的殿堂級⼤師 Ernst Haas 恩斯特・哈斯爺爺 105 歲冥誕⽇。
哈斯爺爺,祝您 105 歲⽣⽇快樂!
哈斯爺爺 1921 年 3 ⽉ 2 ⽇在奧地利維也納市,1986年 9 ⽉ 12 ⽇因中風在美國紐約市家中逝世,得年 65 歲。去世前他正著⼿要寫回憶錄。
和世界攝影史上其它殿堂級⼤師動輒活過 80 歲的攝影⼤師相比,哈斯爺爺 65 歲就離世,確實屬於英年早逝。但是活得不夠長,卻也⼀點不妨礙哈斯爺爺在五⼗知天命之前,就已經在世界攝影界建立了後⼈難以企及的豐功偉業。
世⼈對哈斯的肯定通常都集中在他將「彩⾊攝影」帶進「攝影是藝術」的殿堂級領域。和攝影術早期被認為攝影術不過是販夫走卒⽤來謀⽣的⼯具⽽已,「不應該;也不可能是藝術」⼀般,哈斯成名前後的 1940-50 年代,即便在世界最頂尖的「想要推動『攝影成為藝術』紐約 291 畫廊的極⼩圈圈裡」也和美國社會主流觀念⼀樣,普遍認為唯有⿊⽩照片才可能成為攝影藝術談論的對象,彩⾊攝影不過是⽤來在雜誌上刊登商業宣傳的彩⾊照⽽已,絕非藝術。
1958 年、哈斯年⽅ 37,美國暢銷攝影雜誌 《Popular Photography ⼤眾攝影》⽉刊,將哈斯與 Ansel Adams、Richard Avedon、Henri Cartier-Bresson、Alfred Eisenstadt、Philippe Halsman、Yousuf Karsh、Gjon Mili、Irving Penn 和 W. Eugene Smith 等⼈並列為世界⼗⼤攝影師。
1962 年,哈斯年⽅不惑,是個⼈⽣涯成就最輝煌的⼀年。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在當時在攝影部擔任主任的愛德華・史泰欽推動 下,讓 MoMA 攝影部舉辦了「恩斯特・哈斯:彩⾊攝影」個展。這是 MoMA 第⼀個以彩⾊照片為主要內容的個⼈藝術家⼤規模個展,展出哈斯過去⼗年主要以慢速快⾨創作的作品。與此同時太平洋彼岸的⽇本也在每⽇新聞主辦下,在東京市池袋⻄武百貨頂樓舉辦⼤規模的「恩斯特・哈斯:彩⾊攝影」巡迴展。同年,才剛開台的美國國家公共電視台邀請哈斯撰寫並主持名為《看的藝術 The Art of Seeing》;全長四⼩時的迷你電視連續劇。
翌年,1963年在美國柯達公司,在世界五⼤洲展出以恩斯特哈斯作品構成的「彩⾊世界」攝影展。
此後,從 1962 年到 2012 年為⽌的 50 年間,哈斯的攝影個展共展出了 62 次,50年間幾乎每⼀年都會有恩斯特・哈斯的⼤型個展在世界某國展出。這還不包括 1947 年(年⽅ 26)美國紅⼗字會在奧地利維也納為他舉辦的第⼀次個展及 1960 年哈斯從德國科隆起⾸的⼤型攝影巡迴展。
除了彩⾊攝影領域的成就外,哈斯也是出⾊的電影劇照師。在與哈斯合作的其它電影靜照中,看到哈斯的出⾊影像構成能⼒,著名導演約翰休斯頓在 1966 年拍攝著名的「聖經 The Bibl」⼤片時,聘請哈斯擔任第⼆劇組的導演,負責電影中「創世紀」部分的影像製 作。這個經驗提醒了哈斯何不從⾃⼰累績的彩⾊攝影資料庫挑選出適當的影像來編織成「創世紀」的故事?
於是,恩斯特・哈斯的曠世巨作:「天地創造 The Creation」就因此在 1971 年問世。根據舊約聖經創世紀的經⽂描述,哈斯從他的影像資料庫中挑選 106 張彩⾊照片既具備豐富詩意,也能標達表達聖經深意的脈絡完成他的影像詩。這本具備「攝影 4.0 版時代」的影像⽂學特徵的「影像長篇⼩說」出版後立刻轟動世界,直到 1988 年的 17 年間全球銷售量已經超過 350,000 本。
和世界攝影史上其它殿堂級⼤師動通常都是在幼年時就從⽗執輩收到玩具型相機,從此就愛上攝影相比,哈斯開始接觸攝影的年紀⾜⾜晚了他的同⾏⼗幾⼆⼗年。儘管喜歡⾳樂和攝影的⽗親從哈斯⼩時候就期盼哈斯喜歡攝影,但是他真正接觸攝影卻是⽗親・在哈斯 19 歲時去世之後,他才踏入⽗親在家中遺留下的暗房。直到 1949 年他28歲的時候,哈斯才開始接觸彩⾊攝影。
哈斯畢⽣成就所需的養分幾乎都是因為源⾃他誕⽣於⼀個重視教育與藝術猶太裔⾼官家中。1921 年⼆戰前夕,是奧地利⽂藝風氣最鼎盛時期,喜歡⾳樂和攝影的⽗親從⼩⿎勵孩⼦追求創造⼒。⺟親是立志成為藝術家的詩⼈。和羅伯特・法蘭克⼀樣,兩⼈都是在接觸攝影之前先學習過電影,也都對詩歌和詩⼈有濃厚興趣。
哈斯的⽗親在家裡留有藏書即為豐富的圖書館加上維也納市博物館和圖書館林立的都市,雙親在哈斯成年之前特別誘導哈斯兩兄弟研究哲學和詩歌,由 Thomas Forman 選詩,Bryan Holme 挑選愛德華威斯頓等⼈拍攝的照片所共著的《詩⼈的相機 A Poet's Camera》在1946 年出版的攝影與詩作選集等等,都讓哈斯對攝影的創作潛⼒有了更深的認識。ˋ
哈斯的作品深具形式特質,所有作品幾乎都成為後⼈學習影像美感的重要教材,恐怕就是來⾃哈斯爺爺⽗⺟親的基因以及年少時所打下的深厚⽂化底蘊形塑⽽成。哈斯畢⽣的成就正呼應著視丘攝影藝術學院經常對同學們耳提⾯命的提醒:「攝影藝術家最需要的養分,通常都來⾃非攝影的其它藝術⽂化領域。」
對視丘⽽⾔,哈斯在世界攝影史上的殿堂級地位,根本不是「⼗⼤」⽽是「第⼀⼤」。尤其是對喜愛攝影想要在影像創作上有所成就的年輕⼈⽽⾔,恩斯特・哈斯根本就應該是世界藝術史上最重 要;⾸屈⼀指的殿堂級攝影⼤師!
1985年視丘攝影藝術學院開始了⽇間部,專⾨為台灣地區培訓專業攝影⼈才開始,在課堂上視丘就認定哈斯的「天地創造」是關於「攝影表現技法」的「教科書」使⽤。
對視丘⽽⾔,哈斯是世界攝影史上幾乎是唯⼀的;真正了解「影像中的視覺語⾔」的世界攝影⼤師!哈斯幾乎是眾多⼤師中唯⼀能夠把「造形、影調、⾊彩」三項視覺基本三元素與「視覺⼼理學的諸原理」「渾然天成地」融合成為完整的「新整體 the new Whole」的攝影⼤師。
在視丘專業攝影教學裡,不論是優勢鏡位 Vantage Point、完形結構 Gestalt Construction、變形、模糊的積極運⽤、剪影、造形、減法構成、N-2、N+2、⾊彩飽和、倒影、擬⼈化、重複曝光、疊影、複合空間、群化原理、壓縮透視、誇張透視、時間感、空間感、 what else. 等等等等基乎所有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的影像表現技巧在哈斯的彩⾊作品中都可以(甚⾄只在「天地創造」這本教科書裡就可以)找到最佳⽰範例證。
世界攝影史上最早由恩斯特哈斯開發出來的慢速快⾨+晃動相機+Pan 等影像表現技法,對後進不僅影響巨⼤;世⼈普遍認為德國當代藝術家葛哈・利希特 Gerhard Richter 的 Photo Painting 系列的 “Ferrari 1964”創作靈感源⾃哈斯的作品,圈內⼈也都知道美國挪⽤藝術⼤師理查德·普林斯 Richard Prince 的 Untitled (cowboy), 1989 源⾃哈斯當年為萬寶路香煙 Marlboro 拍攝的廣告照片。
對視丘牆外的攝影愛好者⽽⾔,可能對影像的「完形結構」不知所云。簡⽽⾔之,視丘教學中對影像中的完形結構所下的定義就 是:「觀者視野中所⾒的⼀切視覺刺激都有其必須存在的積極意義、作⽤和⽬的。」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從這篇⽂中視丘為您精選⼗張附圖來仔細品味「影像中的完形結構」的境界。
視丘以為哈斯的影像創作能夠把造形、影調、⾊彩三項視覺元素與視覺完形原理「渾然天成地」融合成為⼀個完整的新整體的這項
本能恐怕就是世⼈普遍認為他的作品具備詩意,令⼈百看不厭成功地說服世⼈認為他是將彩⾊攝影從技術層次提升進入藝術境界的第⼀⼈的主要原因。
讓我們重申:將彩⾊攝影提升⾄藝術境界的第⼀⼈是今天 3 ⽉ 2 ⽇⽣⽇的恩斯特・哈斯⽽不是⼤家普遍誤以爲的威廉·埃格斯頓 William Eggleston 啊!(甚⾄有⼈將威廉稱為彩⾊攝影之⽗,更是恐怖)兩⼈都因為 MoMA 為他們舉辦彩⾊攝影個展,前者在 1962年後者在 1976 年。
所以,對視丘⽽⾔,或者對想要真正且踏實地學好「真攝影」的朋友⽽⾔,每年 3 ⽉ 2 ⽇確實是⼀個「不平凡」的⽇⼦。